原文出處 http://orzmovies.com/?p=16298 (彌勒熊電影網)
「飛翔」的另一層意思,是邁向夢想,而「逆光」與導演張榮吉短片作品《天黑》的片名有相同涵意:「逆境」。差別在於,層次與深度不同。《天黑》以將近四十分鐘的篇幅凝練了兩人純真難得的友誼,而《逆光飛翔》則是進一步述說兩個人在黑暗與痛苦中互相鼓勵,朝著夢想努力的故事。
愛跳舞的小潔,得不到母親的支持;在病痛糾纏時,親眼目睹男友劈腿。愛彈鋼琴的裕翔,除了忍受同班同學的疏離,還得面對心裡的陰霾。不過,編劇添加了「朋友」的角色,為影片增添詼諧色彩,即使故事結尾兩位主角沒有嚐到成功的果實,卻因「朋友」的角色,使他們的形象充滿光彩。
這是一部很特別的「聽覺」電影,而《逆》片的音樂拿捏精準。弦樂重點在於收斂,但往往流於磅礡,使得音樂大於影像,變成濫情。在描寫裕翔與小潔的情感時,當裕翔的琴音鍵起,弦樂只是一個輕描淡寫的角色,但搭配在兩人的關係上,卻十分貼切。裕翔透過聲音結識小潔,兩人情投意合,成為彼此談心的對象,並參與彼此的世界。裕翔帶著小潔認識鋼琴,陶醉於悠悠琴音中;小潔引導裕翔伸展肢體,體驗「跳舞的樣子」。兩個生命有了重疊,產生連結。第一次連結在夜晚的禮堂,伴著裕翔優美的琴聲,小潔舞步輕盈,如癡如醉。第二次連結在片尾,小潔參加了舞者甄選,在沒有準備音樂的情況下,她只能幻想音樂的存在;而裕翔臨時參加鋼琴大賽,勇氣讓他搏得滿堂喝采。也許他們都想起了相處的點滴,即使在準備可能沒那麼充足的情況下,友誼的確迸發潛在的力量,在最後演繹成一段感人肺腑的舞篇樂章。編劇的用心可見一斑。
禮堂一景讓人印象深刻。在小潔跳舞、裕翔彈琴的畫面以溶接交疊為多。溶接在柔美的畫面堆疊中經常使用的手法,《逆》片則稍作停留,讓小潔的影像印在裕翔面對的鋼琴上,曇花一現的時刻,彷彿裕翔看見了小潔,但實際上他卻看不到。為什麼?因為他是用「心」看見,彼此的連結又提升一層,進而與觀眾產生連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