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美國電影 (6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原文出處 http://orzmovies.com/?p=17106 (經典時刻)

恐懼解除的一刻,卻無人高聲歡呼?瑪亞(潔西卡雀絲坦Jessica Chastain飾)的眼淚在故事終了時下了最佳註解。

凱瑟琳畢格羅(Kathryn Bigelow)的作品《00:30凌晨密令》(Zero Dark Thirty)描述自2001年911恐怖攻擊以來,美國面對賓拉登蓋達集團的追捕過程,耗資大量的人力與財力,對於賓拉登與其關鍵送信人的行蹤傳聞,一直是捕風捉影的狀態。隨著爆炸案在各大城市發生,中央情報局(CIA)的態度從主動積極搜捕賓拉登,轉為被動來策劃並預測恐怖攻擊發生的地點。這樣治標不治本的方法,旁人乍看之下覺得荒謬至極,但這卻是人性在經歷一連串的壓力與恐懼之下,所自然呈現的應對態度,而這樣的劇情走向,卻成了看清問題所在的瑪亞與中情局,在華府與蓋達組織對抗之外的另一場拉鋸戰。

長達四年的佈局,中情局先確認一名賓拉登信差的身分,進而判斷賓拉登的寓所,卻無人確切保證。任何人都想成為瑪亞,並憎恨華府的迂腐,但是耗費大量人民金錢,以及1993年黑鷹計畫失敗後,對於海豹部隊失去的弟兄,沒人敢擔保勝利。

瑪亞膽識過人,卻被中情局上司譏為匹夫之勇。有兩段對話是這樣的。第一,中情局首長詢問賓拉登的藏蹤,與會的男性官員紛紛不敢保證,瑪亞率先提出了百分百的確認,最後卻改口為95%。第二,中情局首長與瑪亞的單獨會談是這樣:

波蘭蘇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原文出處 http://orzmovies.com/?p=13541 (彌勒熊電影網)

1974年的影片《唐人街》獲得多項提名,最後只獲得了最佳原創劇本。由羅勃唐恩所編寫的經典作品,被奉為編劇的圭臬,一直到今天。

一致的低調燈光打法,讓《唐人街》先在視覺上展現了陰鬱詭譎的氛圍。再者,編劇羅勃唐恩與導演羅曼波蘭斯基營造的戲劇張力,儘管在大白天的場景,角色的走位與對白,皆讓故事充滿懸疑感,隨著一件件真相浮出水面,所有的陰謀與爭鬥在夜間發生,悲傷與絕望在唐人街爆發,《唐人街》為黑色電影在彩色時代作了另類的探索。

劇本源自於20世紀初發生在美國洛杉磯的真實事件──強姦埃文斯溪谷。當時洛杉磯位於缺乏淡水的地區,屢受乾旱威脅,卻成了一些頭腦精明的政客與地方貴族的生財之道。首先,他們相中了一片乾旱土地,通過政客說服市民買下這片土地,並建造水壩將遠方的埃文斯溪谷的水引到這片土地,再將洛城擴建至此。為了讓市民通過為了建水壩而發行的債券,這群貴族居然在大旱之年串通水利局偷偷將大量淡水倒入大海,加劇城内缺水的困境。最後水壩蓋了,洛杉磯獲得水源,但埃文斯溪谷卻乾涸了。後人將此事稱為「強姦埃文斯溪谷」,譴責狼心狗肺的權貴對無知人民的掠奪。

波蘭蘇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原文出處 http://orzmovies.com/?p=13210 (彌勒熊電影網)

恐怖片主打聲光效果、視覺感官刺激,對於「驚嚇」的效果,以希區考克(Alfred Hitchcock)的《驚魂記psycho》為例,有的突如其來(偵探上樓調查,忽然出現一支持刀的手砍來)、有的慢慢呈現(浴室謀殺片段,殺手的黑影逐漸靠近),影調風格不同,訴求的表現方式也不同。

錄音與音效剪輯、混音的技術大幅增加,恐怖片呈現的聲光效果的確震撼了第一批觀眾。幾年後,劇情推陳出新,但同樣的老梗,沒了創意,再厲害的技術也讓人麻痺。

就我看恐怖片的經歷,歸納出一句話:任何妖魔鬼怪,永遠比不上驚悚的人性。

「人性本惡」在全片呈現的淋漓盡致,也是希區考克電影一再論述的概念。平心而論,做壞事總比做好事來得過癮。人往往為了在平凡的生活尋找刺激,偷竊、吸毒、外遇,抱著「偶爾越軌就好,反正沒人知道」的心態,這也常在新聞報導中,從犯錯的人口中聽到的話:「只是找個刺激!」。五位大學生前往度假,一行人駕車離去後,跟著鏡頭往上拉,歡愉的配樂漸弱,一個剽悍的人影站在屋頂。這類鏡頭令人毛骨悚然,卻是恐怖片出奇不意的老梗手法。但《詭屋》翻轉劇情公式,背後賦予的人性反思,更凸顯其獨特的味道。

波蘭蘇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資料來源 http://orzmovies.com/?p=12728 (彌勒熊電影網)

人來人往的火車站,每個人身上都帶著一個故事,匯聚於此,再共同創造一個新的故事。跛腳的警員、花店女主人、玩具攤老闆、遛狗的婦女,以及喜好順手牽羊、具備機械天分的小男孩。美國導演馬丁‧史柯西斯(Martin Scorsese)選擇了此絕佳地點作為電影的開場。故事從這裡開始,以「現在進行式」同時夾帶著「過去未完成式」。

現在進行式為雨果的冒險,過去未完成式即世人所不知曉的喬治‧梅禮葉(Georges Méliès)。馬丁‧史柯西斯使用最先進的電影技術,來拍攝最古老的故事。最先進乃攝影、剪輯的3D技術,最古老乃早期電影人──正確來說是電影的故事。

梅禮葉原本是一名魔術師,在1895年見過盧米埃兄弟(Auguste and Louis Lumière)的電影攝影機之後,便決定將動態影像加入他的節目中。(盧米埃兄弟發明了電影,人類史上第一部電影是《火車進站》The Arrival of a Train)。然而,盧米埃兄弟並不出售攝影機,因為他們認為電影只是暫時性產業,所以梅禮葉只好拆卸自己所珍愛機器人的零件,組裝成攝影機,並同時賣掉劇場,蓋了電影工場,發展另一項人生事業。

但是,史柯西斯卻不選擇此流水帳的敘事方式,他將針線拋給了雨果(Asa Butterfield飾)和伊莎貝兒(Chloë Moretz飾),兩人一同和觀眾展開未知的冒險。在冒險的過程,史柯西斯不斷拋出線索,例如:伊莎貝兒的爺爺(即梅禮葉)不准她看電影,為片尾梅禮葉的身分的揭發埋下伏筆。又如兩個小屁孩撬開電影院的門鎖,與觀眾一同窺見電影的歷史,神不知鬼不覺地,史柯西斯已經在進行「過去未完成式」,以高明的技巧娓娓道出電影的故事。

波蘭蘇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戰馬  

     1998年,加拿大導演吉哈法朗索(François Girard)執導的《紅色小提琴》(Le violon rouge)與《戰馬》頗有異曲同工之點──皆經歷動亂,且一生坎坷。前者縱向漂流過時代的爭議,最後在拍賣會上被人調走;後者橫向奔馳於無數戰爭,最終回到主人身邊。雖然結局都回到了主人懷裡,喬伊的流浪結束了,但紅色小提琴的爭奪仍生死未卜。

    擅長描寫戰爭的無理與殘酷,美國導演史蒂芬史匹柏(Steven Speilberg)繼《辛德勒的名單》(Schindler's List)、《搶救雷恩大兵》(Saving Private Ryan)之後,推出第三部戰爭片。前兩部以人為主角,戰馬則是以動物為主角,除了戰爭片、甚至是影史任何一部電影,都是十分罕見奇特的題材。

    一匹不會說話的馬,以其強烈的肢體動作、與歷史背景襯托之下,凸顯其堅毅不屈、足以撐起大場面戰爭電影的主角特質。德文郡誕生的小馬喬伊,在青年艾爾伯特的訓練中,建立深厚的感情。戰爭爆發後,喬伊的主人一變再變,從英國上尉、老農與孫女、到德國騎兵。然而,他最終等待的是艾爾伯特。兩人從分開到相遇,一起走過戰場,體現了「勇氣」,貫穿全片

    戰爭前,喬伊遇見一匹同樣擁有神速的黑馬。由於一山不能藏二虎,鼻息間充滿了挑釁味兒。戰爭中,兩馬被抓去拉大砲,黑馬無法承受,喬伊便李代桃僵,展現了英雄惜英雄之情,無任何言語,卻令人淚濕衣襟。

波蘭蘇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想表示.jpg 

        「我可以自我介紹嗎?今天是我第一次發表意見!」

 

        「發表意見後,妳有什麼感覺?」老師問。

 

波蘭蘇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